-
- 块菌
本地被称为“块菌窝”,“块菌之乡”,每年的10月——次年的2月,这里的乡街市场上到处飘洒着块菌的香味,吸引着中外客商前来采购或考察。每年仅永仁县内产鲜块菌达20多吨,约占全国块菌产量的十分之一。我社的前名叫“永仁县永兴土特产经营部”,是家支农企业,受到当地政府和农民的支持拥护。我部自从2005年成立以来,坚持“以质量求生存,以诚信谋发展,以品牌闯世界”的理念经营,发展很快,到2008年末已经成为永
作者 : 韩俊 时间 : 2024-06-19 浏览 : 45
-
- 宕昌紫皮大蒜
紫皮大蒜,因皮色紫红、瓣如莲花而得名,主要产于哈达铺等乡镇,与同类产品相比具有头大、瓣大、蒜汁浓厚、味重等优点,能够持久贮存而不生芽,是畅销省内外的传统土特产。
紫皮大蒜属百合科多年生宿根植物。茎高2-3尺,叶为绿色带白粉的细长稍厚的扁平状,夏季抽梗,开淡紫色伞形花序,花谢后结球。球内为种子。地下茎呈灰白色、紫红色肥大的圆球状,球茎上生有数条纵裂,分为数瓣,即为大蒜头;或有球茎不分瓣而为整作者 : 韩俊 时间 : 2024-06-19 浏览 : 53
-
- 红军锅盔
红军锅盔是哈达铺有名的风味美食之一,制作历史悠久,色样繁多,底平面突,突面形似牡丹,状如头盔,故名锅盔,也称穹锅。用特制火锅灰烧而成,食之干酥,清香可口,回味悠长。锅盔是哈达铺人民当年献给长征红军的最高级食品。后来,哈达铺人民将锅盔的外观改成由八个瓣组成,象征红军的八角帽,名字也改为红军锅盔,以此纪念。
作者 : 韩俊 时间 : 2024-06-19 浏览 : 61
-
- 火把果
常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3m,通常采用播种、扦插和压条法繁殖。火棘树形优美,夏有繁花,秋有红果,果实存留枝头甚久,在庭院中做绿篱以及园林造景材料,在路边可以用作绿篱,美化、绿化环境。具有良好的滤尘效果,对二氧化硫有很强吸收和抵抗能力。以果实、根、叶入药,性平,味甘、酸,叶能清热解毒,外敷治疮疡肿毒,是一种极好的春季看花、冬季观果植物。
作者 : 韩俊 时间 : 2024-06-18 浏览 : 60
-
- 饵块粑粑
“饵块”则专门称谓用米饭舂制而成的食物,《说文解字》的解释:“饵,粉饼也”。“饵之言坚若玉珥也”。在制作时先将稻米蒸熟,再舂捣加工,以保持稻米原有的筋芡,做出的食品即“饵”。云南的筒状、卷状饵块属“年货”。
作者 : 韩俊 时间 : 2024-06-18 浏览 : 61
-
- 永平核桃
永平有广阔的山地资源,有适宜核桃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全县73个村民委员会(社区)均有核桃分布,其中56个村适宜种植泡核桃。永平县出产的核桃,有果大、皮薄、仁白、味香、出油率高、营养丰富等特点,是馈赠亲友宾朋和居家食用的传统风味食品。且可入药,有滋阴润肺、止咳化痰等功效。核桃树既是点缀田园,绿化环境的理想树木,又是质地坚韧、纹路美观、轻巧耐用的二等家具用材。980年以后,随着党的经济政
作者 : 韩俊 时间 : 2024-06-18 浏览 : 80
-
- 永平腊鹅
腊鹅是永平县传统的名优特产,主产于曲硐镇的回族村寨。以味道鲜美、清香醇和而著称。是永平的回族群众积累长期的经验创造出来的独具地方民族特色的风味特产。也是当地回族群众用来招待亲朋好友和远道贵宾的首选名菜。居住在永平县境内的回族群众,几乎家家都有养鹅的传统。少则三五只,多则上百只。每到秋末冬初,便把成年鹅由放养改为笼养,使其不能再随意地展翅活动。用开水合玉米面,揉捏成一个个小圆丸,放在甄子里蒸熟后进行
作者 : 韩俊 时间 : 2024-06-18 浏览 : 81
- 傈僳族的“麻布衣”
居住在大理地区的傈僳族,新中国成立前,大都是居住在高寒山区,穿着都用自己栽种的1籽剥下的丝皮加工制作的衣服,傈僳族群众叫它“麻布衣”。
傈僳族男子服饰,上身穿一件用10多个麻布丝纽子对排相扣的麻布对襟短农;个别地区男子着长衫,下穿一条大裆麻布裤子,有的头戴瓜皮小帽或以青布包头,或不戴帽而喜蓄一咎发辫缠于脑后。头人及个别富庶人家的男子,则爱在左耳上戴一串大红珊,以表示自家富有,在人们心目中和作者 : 韩俊 时间 : 2024-06-18 浏览 : 79
-
- 墨脱石锅
墨脱县旁辛乡(波密县至墨脱县108公里处爬山步行32公里即到)是著名的墨脱石锅原产地,当地人将出自南迦巴瓦峰(南迦巴瓦峰海拔7782米,位于雅江大峡谷内侧,是世界第十五高峰。南迦巴瓦,藏语意为“雪电如火燃烧”,又意为“直刺天空的长矛)悬崖上的“皂石”,用原始的刀具雕凿成锅。
神奇之处
墨脱石甚是传奇,在当地用钢刀削石,可以削石如泥,一旦离开墨脱,石头便坚似钢铁,墨脱石为何具有如此特作者 : 韩俊 时间 : 2024-06-18 浏览 : 74
-
- 傣味牛撒撇
牛撒撇之所以特殊,在于它所用的独特的佐料——牛胃里已和胃液混合在一起,但还没被消化吸收的东西。听上去似乎难以置信,然而如果没有它,牛撒撇就不能成其为牛撒撇。傣族人民制作的撒撇具有麻、辣、苦、凉、甘甜、可口、色泽莹白的特点。他们对撒撇有着特别的偏好,不仅自己喜欢吃,还是招待客人们的上等食品。牛撒撇的制作最考究的是作料。制作时先将牛肚、腰里肉、直肠、肝、脾等洗干净后用水煮,煮时必须保持肉质鲜嫩。煮熟即
作者 : 韩俊 时间 : 2024-06-18 浏览 : 82
日历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
1 | 2 | 3 | 4 |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