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奈寻味美食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陆墓泥盆

更新于: 2024-06-23分类: 小吃 阅读: 53

 

生活中的美食,如同繁星点点,每一道都藏着独特的光芒。今天,咱们一起走进一道特色美食的世界,看看它背后有什么有趣故事,又藏着怎样独特的味道。

简介

“御窑袁氏堂,艺术流传长,事事求和谐,避邪又吉祥。”这首流传在苏州一带的歌谣,说的就是蟋蟀盆。1、楞伽蟋蟀陆墓盆。蟋蟀盆的制作和使用始于南宋,盛于元明。明宣宗朱瞻基喜爱都蟋蟀,下诏给苏州知府进贡,于是苏州刮起了捉蟋蟀风,蟋蟀盆自然不可或缺了。蟋蟀盆分南北派,北方以天津为代表,首推明末清初的赵子玉。南方以苏州陆墓的为最。老苏州都知道,“楞伽蟋蟀陆墓盆”,至今,明宣德年以来的陆墓各式蟋蟀盆在故宫博物馆内还能看到。2、种类繁多。陆墓蟋蟀盆制作精良,种类繁多。以款式分有竹节高盆、直桶凹口盆、多角盆、马蹄盆、腰鼓盆等;以图案分有龙凤、鸟兽、花卉、山水和人物等,以盖式分有笠帽顶盖、平盖、坐盖、天落盖和飞边盖等;3、外部特征:南盆特征是形状繁复,花纹多,做工精致。据《吴门表隐》一书载,唐宋时因风行斗蟋蟀,陆墓御窑村也有了烧蟋蟀盆的小窑。其制作精选河底泥料,精心制坯,烧出的蟋蟀盆有乌、黄、白、青等色。4、当代名家——中平澄泥堂改革开放后,御窑村一带村民纷纷恢复制售蟋蟀盆,制盆户一度达到七八十家。初中毕业的袁中平也全身心加入了这一行列。起先,蟋蟀盆供不应求,袁中平也是没日没夜地批量生产。但后来他意识到,要发展,唯一的出路是做精品,让它像艺术品一样世世代代传下去。古诗云,吹尽狂沙始到金。精品蟋蟀盆,要的是千淘万漉的艰辛和铁杵成针的磨练。熟悉蟋蟀盆制作的人都知道,做盆本身就是件苦差,三四十道工序既要力气,也要精巧:选泥、晒泥、滤泥、制坯……既需要力气又要像刺绣一样精心加工。在炼泥的过程中,哪怕天寒地冻,袁中平用的都是赤着脚,像揉面粉一样反复揉捏。15公斤泥土就要踏上1个钟头,这样揉捏,泥质均匀,粘韧似胶。烧制而成的蟋蟀盆有金声玉质,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先生欣然题词,称之为“诗质画境”。10多年时间,他的精品盆仅款式就创新了螺丝盆、竹节盆、马蹄盆、腰鼓盆等100多种。自2001年到2003年,其获奖作品有《百子图》、《胜战计》、《麒麟唤真龙》等,其中《百子蟋蟀盆》荣获第二届中国民间艺术山花奖,《清风古韵》荣获苏州市首届民间艺术节金奖。2007年3月,在苏州市首届现代民间艺术品拍卖会上分别以8000元左右的价格售出。

这道美食的讲解就到这儿啦,它的味道肯定让你印象深刻。在奈寻味美食网,还有超多美味等着我们去发现。下次再一起开启新的美食之旅,挖掘更多舌尖上的惊喜!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江津芝麻杆

下一篇: 苏派砖雕

小吃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日历

2025年11月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