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团子
生活中的美食,如同繁星点点,每一道都藏着独特的光芒。今天,咱们一起走进一道特色美食的世界,看看它背后有什么有趣故事,又藏着怎样独特的味道。

简介
欢喜团子,是山东淄博市桓台县及周边地区的一种汉族民俗小吃,在大型庙会(如梧台庙会)和年关大集上,是一种美观美味又有美好寓意的美食。
欢喜团子制作方法十分简单,将糯米蒸熟,凉后弄散,炒至膨松,蘸取糖稀,制成大小不同的球状。按照单串、双穗、小挂角、大挂角等形式穿挂起来。
历史文化
“欢喜团子”发源于何年何月,已无从考究,但早些年,由于庄户人家日子过得紧巴,索镇李贾村十有八户的人家从事着“欢喜团子”这本小利大的行当。该村曾做过欢喜团子的齐卫礼老人和周庆金老人,向记者一行讲述了其制作方法。欢喜团子的制作需经过熬糖稀、炒粉条、揉团穿串儿三个工序。早年的糖稀是以黍子米、黏谷米作原料,出的稀亮,质量高。后来,人们都用玉米面作原料,质量稍差。再说炒粉,将粉条放入盆内浸泡染色,捞出再剁为“岗子”(即截碎)晒干备用。然后在炉灶上放铁锅一口,用淄河沙子烧热,拌粉条炒至膨胀,便变为“花子”。最后,揉团穿串儿。揉团还要有专门工具——柳树根做成的“木碗子”。先抓白花子一大把置于木碗子上,再抓红、黄、绿各色花子少许,置于白花子团表面,然后,两手握木碗子将其揉成花色圆团。大团有桔子大,叫做大货;中团有核桃大,叫二不流子;小团有山楂大,叫小货。把揉成的团放入筛子内晒干,便可用线穿串,穿至抹动不便时,即抽去大针,于每串随打结随摔,这叫“正穿倒抹”。
每年农历九月九后,李贾村各家各户就陆续开始制作,为了赶年会卖。一般来说,二月里香会少,三月里香会多,是销货的盛月。直到四月初八赶完了邹平城的黄山子大会,收摊子回家准备麦收。当然,卖货也得分去哪一方,南山里(博山)喜欢大货,青州、临淄喜欢二不流子,邹平、长山喜欢小货。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欢喜团子这种古老的吉祥物在人们心目中的位置已被其它更新颖、更科学的物质所代替。现如今李贾村只有六七户还间歇地干着,当然也只是在入冬和春节时节。
这道美食的讲解就到这儿啦,它的味道肯定让你印象深刻。在奈寻味美食网,还有超多美味等着我们去发现。下次再一起开启新的美食之旅,挖掘更多舌尖上的惊喜!
上一篇:赵氏肴鸡
下一篇: 蓬溪姜糕
日历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
| 1 | 2 | |||||
| 3 | 4 | 5 | 6 | 7 | 8 | 9 |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热菜
凉菜
汤粥
主食
小吃
甜品
烘培
自制食材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