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奈寻味美食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杠子头

更新于: 2024-06-26分类: 小吃 阅读: 57

 

生活中的美食,如同繁星点点,每一道都藏着独特的光芒。今天,咱们一起走进一道特色美食的世界,看看它背后有什么有趣故事,又藏着怎样独特的味道。

杠子头

简介

杠子头,又叫签子馍,俗称小山东锅饼,是一种起源于山东省寿光市王高地区的汉族传统面食。这是一种白面火烧,尺寸比巴掌稍大,外面都有一层金黄色的脆皮。因做杠子头火烧的面很硬,手揉不动,需用木杠翻压,故名。其特点是面硬、烤烙熟透而无糊斑,吃起来脆口,越嚼越香。
做火烧的面很硬,手揉不动,需用木杠翻压,故名。其形圆、个头大,每个约250克,边厚里薄,中间隆起。其特点是面硬、烤烙熟透而无糊斑,吃起来脆口,越嚼越香。因为面硬用火烤而成,含水分很少,既可现吃,又便于携带,适合旅途食用。古时,用麻绳串成串,挂在鞍边、车旁,食之方便。凉吃越嚼越香;热吃,用菜、肉去烩,柔韧不散,非常有味。将杠子头火烧切片或掰碎,葱姜爆锅,添水,加入肉丝鸡蛋木耳青菜等,烧开,下入火烧或将火烧片放入碗中,浇上热汤食用,口感柔软筋道,老少皆宜。

历史文化

寿光市王高地区制作杠子头火烧,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
东汉人赵歧流落北海(即今寿光地区)以卖饼为生。这是文字记载以来较早经营烧饼(也就是今天的硬面火烧)的例子。可见那时山东的烧饼已经作为商品流通于社会。
签子馍(杠子头)是小麦面粉制品,圆形,边缘微高起,底稍平,有签孔,色白。剥食,可见层层相卷,面质稍硬,味道甘甜,富有麦曲之清香,耐存储,不易变质,很早前就富有盛名。
清代民国时期筵宴广用此面食,民国年间,王高村面食师傅王凤民曾于济南府开设饭店制作签子馍,食客旅人赞不绝口,寿光境内亦有“王高馍馍,衙前饼”的颂语,近代地方戏中潍县小贩亦有“寿光走一走,捎俩杠子头”的唱词,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今天在寿光,及其周边地区的集市街头都能买到这种食物,但是今天的杠子头火烧是改良后符合现代人口味的食品,较之传统杠子头火烧质地要软一些,少了柴火烘烤的香味,含水量也增大了。

做法

杠子头用麦曲印发面浅子,发酵好后,加入两倍于面浅子的干面卷揉,因面质硬,故用杠子压卷,揉合,然后以到断为几块,多次卷揉,直到面柔和后再剁成相等面块,逐渐卷揉做成生馍。将其放置热炕上慢省(发酵),待馍省开后入锅,放入备好装有竹签的竹篦子,把生馍一个个插于竹签上,蒸熟后,从签子上取下出锅,即为成品。

这道美食的讲解就到这儿啦,它的味道肯定让你印象深刻。在奈寻味美食网,还有超多美味等着我们去发现。下次再一起开启新的美食之旅,挖掘更多舌尖上的惊喜!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大葱蘸酱

下一篇: 莱州湾沙蚕

小吃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日历

2025年11月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