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奈寻味美食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粘火勺

更新于: 2024-06-26分类: 小吃 阅读: 55

 

生活中的美食,如同繁星点点,每一道都藏着独特的光芒。今天,咱们一起走进一道特色美食的世界,看看它背后有什么有趣故事,又藏着怎样独特的味道。

粘火勺

简介

粘火勺是满族食品,称粘火烧、粘干粮。是以糯米、粘高梁米、大黄米或小黄米为主要原料,经过浸泡发酵和水洗之后,带水磨成粘面子,淋干后分成小团,按压成面饼,中间夹以煮熟的小豆加糖的豆沙馅,还有以烘熟的芝麻加些盐末当馅,叫芝麻盐。再压成小厚饼,上锅烙熟。此饼皮粘、馅甜,营养丰富,是冬季和春节期间民间的主食干粮。农家烙粘火勺,往往一次烙上数百个,烙好后,放仓房大缸中以雪冻之,食用时,取出放锅中馏一下即可。

历史文化

满族的饮食习惯与东北地区的动植物资源及民族宗教信仰有着直接关系。在以狩猎和采集为主要衣食来源的时期,他们的饮食以兽、禽肉及山林里的干鲜果为主。农耕经济占主导地位后,虽然改为以粮食为主食、以肉菜等为副食的饮食结构,但在很多方面依然保持着某些狩猎民族的传统特征。 面食是满族人喜吃的传统主食,过去统称为“饽饽”。如东北农村常见的粘豆包、粘火勺、“驴打滚”(豆面饽饽)、苏子叶饽饽、波力叶饽饽、粘糕、打糕等,大多是用黄米面为主料,包以小豆馅蒸制而成,有的外面包上波力叶、苏子叶等树叶、菜叶,一是借其清香味,二是避免蒸熟后粘在屉上。在城镇里,还有一些满族风味的点心,北京称为“满洲饽饽”。其特点多是以加入乳酪、蜂蜜和榛仁、核桃仁等制成的香甜口味为主。仍然保留的“萨其玛”,就是烹炸的面条用乳酪和蜂蜜粘合在一起,再切块食用,是一种大众化的满族点心。还有一种至今仍在东北地区广泛食用的满族面食俗称“汤子”,是用加水发酵的荞麦面(现多用玉米面),通过戴在手上的喇叭筒形“汤子套”,把面挤成条状直接入锅,边煮边挤,类似面条但味道更加爽口。 养猪是满族传统的家庭畜牧业,所以他们定居并以农耕为主业后,猪肉成为最喜食用的肉类。受萨满祭祀文化的影响,猪肉的民间做法以煮、炖为多,都是切成较大的块(片)烹制,吃起来既“解馋”又“顶饿”。比如东北地区常见的红烧肉、方子肉、拆骨肉以及最著名的“白肉血肠”等,都是这种风味。除时鲜蔬菜外,满族人还十分喜食蘑菇、木耳等山林里生长的菌类食物以及冬天每家都渍的酸菜和以薯、豆类制作的粉条,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鲜菜较少时,这些几乎是炖肉和吃火锅时必不可少的原料。 满族民间和宫廷的许多特色食品,后来经过加工成为酒楼饭店中的美味佳肴。其中最著名的是民国以来流行的“满汉全席”。包括干果、鲜果、冷拼、热炒、汤类和主食等十几道 、上百个品种,其中不仅点心类面食基本上都是满族风味,而且菜肴中烤乳猪、扒熊掌、烧鹿尾、炖猴头蘑等许多菜肴也是以东北特产的原料和满族传统的做法烹饪而成,加上其精致的餐具,典雅的菜名和繁多的就餐礼仪,成为满族饮食文化在较高层次的体现。

做法

粘火勺的做法也不算费事,因其是粘食,故制作用料要选用粘玉米、粘大米和大黄米之类,用上述同样方法磨成水面,去掉杂质,即可备用烙制粘火勺了。其馅将选用精品小豆煮熟捣碎,烙制时,可将烧热的铁锅边壁上擦油少许(以防嘎巴锅),再用备好的粘米面包上豆馅拍成小饼状,贴在锅里烙制而成。

这道美食的讲解就到这儿啦,它的味道肯定让你印象深刻。在奈寻味美食网,还有超多美味等着我们去发现。下次再一起开启新的美食之旅,挖掘更多舌尖上的惊喜!

免责声明:以上整理自互联网,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我们重在分享,尊重原创,如有侵权请联系在线客服在24小时内删除)

上一篇:临武油茶

下一篇: 虾爬子

小吃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日历

2025年11月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