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冈米花
生活中的美食,如同繁星点点,每一道都藏着独特的光芒。今天,咱们一起走进一道特色美食的世界,看看它背后有什么有趣故事,又藏着怎样独特的味道。

简介
武冈米花是湖南武冈经典的汉族小吃之一,属于湘菜系。武冈人有逢年过节制作米花的风俗,米花在民间象征"吉祥喜庆",因它形如"满月"有花,即"圆满发达"之意。又俗称"发(花)物"。它寓意寄托人们的良好祝愿。因而年年除夕,家家户户都炸制米花,喜迎新春。
特点:
武冈米粉、米花、猪血饼、血浆鸭等风味小吃,色香味俱全,吃在武冈,名不虚传。
食法:
米花的食法有三种:
一种是油炸米花,即将米花炸至膨大、脆松即可,趁热吃起来,香喷喷、脆酥酥,其味鲜美;炸米花要把握好度,油炸时间估计不足则不香,还磕牙;过了,则有焦糊味。吃米花要趁热,刚从油锅捞出来的米花是最香脆的,但要等到米花上“滋滋”的油声消失,否则会连舌头也烫起泡。潮润后的米花是没有香脆的口感;
另一种是泡米花油茶,即用油炸好的米花配上食糖、茶叶、芝麻,用开水冲成,喝起来甜津津、油滋滋,芳香可口,回味无穷;
还有一种是米花丸子,即将米花回锅蒸软,拌上瘦肉泥、胡椒粉,做成米花丸子蒸熟,再配上肉汤、葱花,更是柔糯鲜嫩、清香爽口,令人大快朵颐。
文化象征:
武冈有逢年过节制作米花的风俗,米花在民间象征"吉祥喜庆",因它形如"满月"有花,即"圆满发达"之意。又俗称"发(花)物"。它寓意寄托人们的良好祝愿。因而年年除夕,家家户户都炸制米花,喜迎新春。
武冈米花意味着团圆、吉祥、幸福和友谊,因此,武冈人逢年过节或结婚、生日寿庆时,都要炸制米花。客人离去时,主人也总要馈赠两个或四个等偶数量的米花,祝愿客人吉祥如意、一路顺风,也表示对客人的重视。
米花既是武冈的饮食文化,又是武冈的民俗文化,是武冈人过年和喜事临门时必不可少的吉祥食物,象征吉祥喜庆。它圆圆的形状如同“满月”,寓意日子圆满事业圆满样样圆满;通过油炸膨胀、发达,又有了人发财发万事发达之意。所以武冈人每次爆米花之际,望着渐渐在锅里膨胀的米花,最喜欢问守在旁边好奇观望的孩童,发了吗?孩童常常是拣了长辈的话快嘴快舌:发了!发了!就这样两句震耳欲聋的“发了”,满屋的喜庆气氛便浓烈得如同烟雾,驱也驱散不了了。
历史文化
起源:
据《武冈州志》载,早在西汉,武冈建都梁候国时,逢过年过节民间就有制作米花的风俗,又与“发”谐音,意即万事圆满,兴旺发达,因而年年除夕,家家户户都炸制米花,喜迎新春。当时称为都梁米花"。据说当年清帝乾隆微服下江南,游览楚南胜地武冈云山,在山中胜力寺品尝到米花后,“龙颜”大悦,当即御书“武冈米花分外香”七个大字。那时朝廷的官员也抵挡不了这分不断飘进大墙内的诱惑,就赐了武冈米花一顶贡品的头衔,从此武冈米花就心花怒放地戴着这顶皇家发的头衔从民间走进宫殿,又从宫殿走入了寻常百姓家。上世纪80年代,国家领导人王震等视察城步南山牧场,途经武冈市,也慕名品尝武冈米花,并特意带了一些米花回京让亲友品尝。
武冈米花中名气最响的扶冲米花,有“法新豆腐鱼塘米,扶冲米花贡朝廷”的美誉。扶冲的米花是不同于其它地方米花的,其香脆可口是一方面,更大的特征就是有筋力,米粒与米粒之间不搞分裂,就是下了油锅,也是紧紧箍作一团不分散。
做法
是用糯米饭制成的,其制作方法是将糯米淘洗数次,放置清水中浸泡发胀后,分成两半,其中一半拌上食品红,一并置于甑内(中间用隔板间开)蒸熟。然后取出摊在一个碗口大小的篾箍内,使之粘合平整均匀。每个米花约1cm厚,由红、白两层组成,上层为红米饭。将做好的米花摆在篾垫或木板上,放在阳光下晒干。白色底层若碎玉铺就,红色面层如玛瑙嵌成,远远看去,像艳丽的花朵,故称之为“米花”。
这道美食的讲解就到这儿啦,它的味道肯定让你印象深刻。在奈寻味美食网,还有超多美味等着我们去发现。下次再一起开启新的美食之旅,挖掘更多舌尖上的惊喜!
上一篇:武冈卤菜
下一篇: 武冈卤豆腐
日历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
| 1 | 2 | |||||
| 3 | 4 | 5 | 6 | 7 | 8 | 9 |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热菜
凉菜
汤粥
主食
小吃
甜品
烘培
自制食材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