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奈寻味美食网,我们将竭诚为您服务!
一都红菇

中文名称:红菇
拉丁学名:Russulasp.(正红菇是个新种)
俗名别名:正红菇、真红菇、大红菇、红椎菌、大红菌、大朱菇
分类:真菌植物门、弹子菌纲、伞菌目、红菇科
型态特征:菌盖宽4—9厘米,扁半球形,后平展至中下凹,幼时粘,无光泽或绒状,中部色深红至暗(黑)红,边缘较淡呈深红色,盖缘常见细横纹。菌肉白色,厚,常被虫吃。味道及气味好。菌褶白色,老后变为乳黄色,近

作者 : 韩俊 时间 : 2024-06-22 浏览 : 58

一都米酒

要是你到永春县一都镇做客,热情的乡民便会敬上一杯色香味俱佳的米酒,让你沉醉其中。一都米酒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其制酒技术家喻户晓。酒是好酒,却没有商标,也没有装瓶,人们把酒储藏在瓮中,再严严实实地盖上一袋“沙包”,年代越久,这酒便会越发醇香。这醇美的米酒,永春人一喝就是几十年、几百年……
米酒一酿已千年
一都米酒源远流长,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史载:南宋绍兴年间,一都的进士陈光辞

作者 : 韩俊 时间 : 2024-06-22 浏览 : 49

一都红酒

一都红酒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其制酒技术家喻户晓。人们把酒储藏在瓮中,再严严实实地盖上一袋“沙包”,年代越久,这酒便会越发醇香。
酿酒过程细又腻
酿造好的红酒先要有好的红粬。酿造红酒的主要原料有大米、红粬和冷开水。好的红酒都是用糯米制作。人们将糯米饭、红粬和冷开水等按一定的比例配制好,密封在大缸中。过一段日子,缸中的原料经发酵融化为一体,颜色由清红逐渐变成深

作者 : 韩俊 时间 : 2024-06-22 浏览 : 50

一都竹凉席

竹凉席主要有以下几种:
水竹席,麻将凉席,竹条席,竹丝席
水竹席是湖南益阳人民的手工艺产品,主要用水竹分细成1毫米厚度,3毫米的宽度,再手工编织而成!席面柔软,亲肤,其吸汗,散热功能显著!三十年前随中国领导人出口到第三世界国家!主要品牌是“熊猫”牌!这个品牌属于老益阳竹器厂,该厂已经解散,品牌也已经没有人运作了!
进入八十年代,由于水竹凉席不便于进行机械化操作,益阳竹业加工

作者 : 韩俊 时间 : 2024-06-22 浏览 : 50

青岛锅贴

沧口锅贴铺特色品牌,已有40多年的历史。以青岛近海所产海鲜为主要原料,具有外焦里嫩、鲜香可口、价格适中的特点,既有名贵高雅的鱼翅、刺参、鲍鱼为主料的“三珍锅贴”,又有适合工薪阶层的“三鲜锅贴”,其品种达50余个。(青岛)
青岛锅贴有限公司(原沧口锅贴铺),始创于20世纪中叶,是山东省大中型饮食企业30强之一。其外交里嫩、鲜香可口的“青岛锅贴”,经久而不衰,是名副其实的岛城特色小吃,被评为“

作者 : 韩俊 时间 : 2024-06-22 浏览 : 52

天一园砂画

天一园砂画诞生于美丽的海滨城市中国青岛,为国内首创,属中国专利产品。砂画作品的制作原材料,取之于亚洲第一滩美誉的青岛开发区金沙滩的天然色砂。
砂画是天然色砂与绘画艺术结合开创的一种艺术新品,其格调优雅,色彩丰富,构图独特,手工精制,具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和收藏价值,再加上砂画作品体量轻,便于携带,是您馈赠亲朋好友的工艺佳品。
作品内容丰富,有以突出青岛文化为主要题材的风景画系列,有

作者 : 韩俊 时间 : 2024-06-22 浏览 : 59

油爆海螺

油爆海螺,是青岛名菜,海螺是青岛的深水特产,海螺肉质鲜嫩,细腻可口。以本地红岛浅海的黑皮大海螺为主料,做成的油爆海螺是非常具有青岛特色的美味,鲜而不腻,嫩猾酥软。

作者 : 韩俊 时间 : 2024-06-22 浏览 : 54

草编工艺品

草编工艺品是青岛的特色产品,采用天然蒲草、毛草、玉米皮、工艺纸绳等编织而成。产品主要分两类:一是草编玻璃瓶套,编织品在玻璃器皿上色彩鲜艳、美观大方、隔凉隔热;二是手工艺编织品,如:茶垫、坐垫、门踏垫、草编储物箱、日用家居工艺品等,青岛个大商业区均有销售。
解放以来,青岛产花样辫分为圆草辫和劈草辫两大类2000多个花色品种。花样辫是草制工艺品的原料,可以加工成各种草制工艺品,如提篮、草帽、墙

作者 : 韩俊 时间 : 2024-06-22 浏览 : 50

烤小鸡

烤小鸡,为山东青岛的传统菜三烤之一,是由青岛40年代著名厨师研制而成的。此菜选用当年的雏鸡,劈成大片,人油烹炸,再烤制成熟。成菜后按鸡的原形摆在盘中,浇以原汁,以生菜佐食,别具风味。2.此菜营养丰富,是一道深为人们喜爱的佳肴。

作者 : 韩俊 时间 : 2024-06-22 浏览 : 55

泊里红席

【泊里红席】红席,当地又称秫秸席,用高粱篾子编织而成。胶南县有十几个乡镇生产。泊里曾
是著名的红席集散中心,故有“红席故乡”之称,胶南所产红席也因此而称“泊里红席”。红席在泊
里历史悠久,传说始于战国时期,为孙膑所创。孙子膑脚后寓居泊里一带,闲暇无事,便将高粱秸劈
成篾子,琢磨着编成席子,后来许多人也学着编起来,代相因袭。
每当金秋高粱收获后,农民就将其秸杆劈成两半

作者 : 韩俊 时间 : 2024-06-22 浏览 : 59

日历

2025年11月
     12
3456789
10111213141516
17181920212223
2425262728293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