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县火烧
生活中的美食,如同繁星点点,每一道都藏着独特的光芒。今天,咱们一起走进一道特色美食的世界,看看它背后有什么有趣故事,又藏着怎样独特的味道。

简介
“威县火烧”以其独特的工艺和香酥的口感而远近闻名。 融合北方的油饼与胡饼制作工艺,用冀南的精面粉与小磨香油为原料,佐以细盐、花椒粉,用吊炉烘烤,打成风味独特的火烧。
历史文化
烧饼的历史是相当悠久的,早在唐朝就有记载说:“胡饼、饆饠等为胡食,自西域传入。”(唐慧琳《一切经音义》第三十七卷)这里说的“胡饼”即是我们现在说的烧饼,是伴随着西域客商,沿着“丝绸之路”传至山西的。白居易诗中“面脆油香新出炉”说的就是这胡饼了。
早在清朝中叶,威县火烧就以其独特的工艺,香酥的口感远近闻名了。明朝“燕王扫北”之乱之后。河北一带民生凋敝,人烟稀少。永乐二年,明成祖朱棣“迁山西民以实之。”
随着山西移民的迁入,原由西域传到山西的以吊炉打烧饼的手艺也自然传到威县一带,威县人独出心裁,融合北方的大饼与胡饼的工艺,以威县的细白面与小磨香油为原料,佐以细盐、花椒粉,用吊炉烘烤,创制了风味独特的“火烧”。火烧与烧饼工艺接近,口味、形状却不同。因状如牛舌,俗称“牛舌头火烧”。随着威县在外地做打制火烧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名声也越播越广,人们都称其为“威县火烧”。
威县火烧用料考究、工艺特殊、味美层多、肉嫩皮酥。和面、抻条、成型、烘烤,每一道工序都有其独特之处,比如用吊炉烘烤,木炭作底火,要柴硬火温;用火有讲究,须外高内低;生坯置炉内,经四翻七转。刚出炉的火烧外皮焦黄,外酥内软,香而不腻,口感极好。据说,在民国初年,威县打火烧的名师以黄街石老美、西街和友林最负盛名。解放前后,又有刘振英、李保海、马佩琴名重一时。近年又涌现出李柱等一批后起之秀。
现在的威县火烧又多了几个新品种,如油酥火烧、糖火烧、馅火烧等等,来满足人们日益挑剔的口味。
做法
威县火烧的特点是:用料考究,工艺特殊,味美层多,肉嫩皮酥。其工艺程序可概括为:和面、抻条、成型、烘烤,且每一工序均有其独特之处。威县火烧采用吊炉烤制,烘烤时,木炭作底火,而且要柴硬火温;用火也有讲究,须外高内低;生坯置炉内,须经四翻七转。刚出炉的火烧外皮焦黄,外酥内软,香而不腻,口感极好。
这道美食的讲解就到这儿啦,它的味道肯定让你印象深刻。在奈寻味美食网,还有超多美味等着我们去发现。下次再一起开启新的美食之旅,挖掘更多舌尖上的惊喜!
上一篇:邢枣仁
下一篇: 乡宁翅果
日历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