攸县麻鸭
生活中的美食,如同繁星点点,每一道都藏着独特的光芒。今天,咱们一起走进一道特色美食的世界,看看它背后有什么有趣故事,又藏着怎样独特的味道。

简介
攸县麻鸭是湖南省著名的蛋用型地方鸭种,全身羽毛黄褐色与黑色相间,形成麻色,故称麻鸭,具有体型小、生长快、成熟早、产蛋多、饲料报酬高和适应能力强的特点。
主要特性:
属小型蛋用品种。公鸭颈上部羽毛呈翠绿色,颈中部有白环,颈下部和前胸羽毛赤褐色;翼羽灰褐色;尾羽和性羽黑绿色。母鸭全身羽毛呈黄褐色麻雀羽。胫、蹼橙黄色,爪黑色。初生重为38克,成年体重公鸭为1170克,母鸭为1230克。屠宰测定:90日龄公鸭半净膛为84.85%,全净膛为70.66%,85日龄母鸭半净膛为82.8%,全净膛为71.6%。开产日龄100~110天,年产蛋200~250枚,蛋重为62克。蛋壳白色居多,占90%,壳厚0.36毫米,蛋形指数1.36。公母配种比例1:25,种蛋受精率为94%左右。120日龄母鸭进入产蛋期,产蛋期长达3~4年,年产蛋200~250个,最高可产310个。攸县麻鸭产于攸县洣水河和沙河流域,中心产区为网岭、鸭塘铺、大同桥、新市和高和等地,全县年产麻鸭400万羽,产蛋7000吨。
产肉性能:
攸县麻鸭成年体重1.2~1.3千克,公母相似。在放牧和适当补料的饲养条件下,60日龄时每公斤增重耗料约2kg;每公斤蛋耗料2.3kg,每只产蛋鸭全年需补料25kg左右。90日龄公鸭半净膛为84.85%,全净膛为70.66%;85日龄母鸭半净膛为82.8%,全净膛为71.6%。
产蛋性能:
在大群放牧饲养的条件下,年产蛋最为200个左右,平均蛋重为62g,年产蛋重为10~12kg;在较好的饲养条件下,年产蛋量可达230~250个,总蛋重为14~15kg。每年3~5月份为产蛋盛期,占全年产蛋量的51.5%;秋季为产蛋次盛期,占全年产蛋量的22%。
繁殖性能:
性成熟较早,母鸭开产日龄为100~110d,公鸭性成熟为100d左右。公母配种比例为1∶25。据新市乡孵化坊于1974~1980年统计,种蛋受精率为94.8%,受精蛋的孵化率为82.66%。30日龄的育雏成活率在95%以上。
国宝待遇:
2007年,攸县麻鸭、酃县白鹅日前入选国家种质资源基因库,开始享受“国保”待遇。据称,这2个良种家禽即日起将受到严格的挂牌保护。根据规划,对入选国家种质资源基因库的地方良种,农业部将给予充足的保种专项资金支持;株洲市2个省级良种保种场将升格为国家种质资源基因库保种场,其出口将严格控制,以确保优势基因不流失;2个品种的保护区不容外来品种“入侵”,严防纯种血源混乱。
享有荣誉:
攸县麻鸭在国内享有盛誉。1981年7月,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拍摄了《攸县麻鸭》科教片。1984年2月,攸县麻鸭又被列入湖南省地方良种,载入《湖南省家禽品种志和品种图谱》。为了保护攸县麻鸭这一地方良种资源,提高品种纯度,攸县科委和畜牧、肉食、外贸等部门,于1981年将新市、大同桥划为“攸县麻鸭保护区”,开展原种繁殖。1998~1999年,省畜牧局和县畜牧局共同开发攸县麻鸭规模开发技术,其成果被授予株洲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
历史文化
攸县饲养麻鸭历史悠久,早在1700多年前的东汉时期,麻鸭就是攸县农家饲养的家禽品种,经过长期实践,攸县人们在麻鸭选种、孵化和饲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许多农户以养鸭为生,或开鸭店,销售雏鸭;或赶群鸭沿醴陵、株洲、湘潭、长沙一带游,就地销售;或到长沙、湘潭、汉寿、南县等地开设鸭店并传授技术。县境鸭塘铺、鸭店里等地名,均因孵鸭、养鸭而得名。
这道美食的讲解就到这儿啦,它的味道肯定让你印象深刻。在奈寻味美食网,还有超多美味等着我们去发现。下次再一起开启新的美食之旅,挖掘更多舌尖上的惊喜!
上一篇:攸县辣椒
下一篇: 攸县豆腐
日历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
| 1 | 2 | |||||
| 3 | 4 | 5 | 6 | 7 | 8 | 9 |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热菜
凉菜
汤粥
主食
小吃
甜品
烘培
自制食材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