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塔泥蚶
生活中的美食,如同繁星点点,每一道都藏着独特的光芒。今天,咱们一起走进一道特色美食的世界,看看它背后有什么有趣故事,又藏着怎样独特的味道。
简介
民国及其以前,竹塔滩涂有丰富泥蚶资源。竹塔泥蚶口味独特,营养丰富,饮誉遐迩。漳江湾浅海滩涂,地处江、海水交汇处,咸淡适中,民国《云霄县志》载:“海潮日再至,两岸淤为泥泊,鳞介诸利广焉,二溪会于海口,中流突起,大洲广袤十余里,名为中洲大涂,其产利视南北渚泥泊尤盛”。大涂在竹塔附近,清末至民国初期,竹塔群众进行人工养殖,年产泥蚶均在40~50吨之间。民国末至新中国成立初,泥蚶人工养殖较不稳定,多在25~75吨之间徘徊。1956年,县水产科在竹塔建立国营水产养殖场,养殖泥蚶500亩,1957~1973年,年生产泥蚶200~250吨。1974~1976年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围垦滩涂为耕地,至1976年泥蚶养殖面积缩减至180多亩,产泥蚶120吨。1980年以后,农村全面实行农业体制改革,随之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泥蚶养殖面积与产量不断增加。1984年养殖815亩,产量680吨。80年代后期,由于海区水质、水温、海泥的变化,泥蚶养殖面积与产量逐年减少,正宗的竹塔泥蚶名牌产品所存无几。进入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在上级水产主管部门以及县委、县政府的重视下,水产作为发展经济的支柱产业,引进外地泥蚶养殖新技术,改变过去养殖习惯,泥蚶养殖生产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92年泥蚶养殖面积恢复到500亩,产量374吨。1995年养殖面积扩大到1350亩,产量1435吨。1996年养殖面积1500亩,产量2233吨,超历史最高生产水平。
这道美食的讲解就到这儿啦,它的味道肯定让你印象深刻。在奈寻味美食网,还有超多美味等着我们去发现。下次再一起开启新的美食之旅,挖掘更多舌尖上的惊喜!
上一篇:天宝香蕉
下一篇: 东厦锯缘青蟹
日历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
| 1 | 2 | |||||
| 3 | 4 | 5 | 6 | 7 | 8 | 9 |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热菜
凉菜
汤粥
主食
小吃
甜品
烘培
自制食材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