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画壶
生活中的美食,如同繁星点点,每一道都藏着独特的光芒。今天,咱们一起走进一道特色美食的世界,看看它背后有什么有趣故事,又藏着怎样独特的味道。

简介
北京内画壶,即鼻烟壶,一般用料器为原料,名贵的则用玉、水晶、玛瑙、翡翠制成。制作时,先将原料制成或刻成小扁瓶,用铁纱在瓶内摇磨,使内壁平滑并呈乳白色,然后用极其精细的竹签制成的纤细勾头画笔,伸进鼻烟壶内,把画稿或画样临摹在内壁上,内容有书法,由水、花鸟、仕女、历史故事或传说。制作内画壶需高超的技艺和艺术修养,制成一个内画壶往往需要几周或几个月的时间。制成的内画壶,造型美观别致、兼有观赏和使用价值。内画壶作为精致的小摆设、驰名中外。早在19世纪末,就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品大量行销国内外市场,以后成为古董,为人们收藏。现在,内画技艺得到进一步提高,制作更加精美,已成为广受欢迎的旅游工艺品。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博物馆收藏有内画壶的珍品。
工艺特点:清朝时人们已经知道要将玻璃打毛必须用硬度大于玻璃的东西来进行,于是就用水做润滑剂,往瓶体内掺进铁砂、金砂这些具有一定硬度的东西,用摇晃的方法把小玻璃瓶的内壁磨成毛玻璃状,只有这样才能将色彩敷到玻璃上,这一工艺被形象称地为“涮里”。内画艺术有四大流派“京、冀、鲁、粤”,起源于乾隆年间的京派现在“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内画壶中作画,描绘出来的无论是书法还是图画,是人物还是山水都要符合人类左右两眼的视物习惯,所以在壶坯的内壁作画,用的是反向作画的手法。鼻烟壶当然也有瓷胎的,但那就不再是内画壶而是外画了,所以瓷鼻烟壶的绘画手法不是反向作画。在瓶的内壁绘画需要用一种很小的勾笔,笔端仍然是狼毫,狼毫在涩涩的毛玻璃壁上绘画,就像在宣纸上一样着色稳定。
历史文化
内画,是在用玻璃、水晶等透明材料制成的小型瓶、壶、蛋形等的内壁上,用特制的画笔作画的一种技艺.这种工艺品工精艺绝,最早的内画工艺品是内画鼻烟壶。鼻烟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于明朝万历九年(公元1581)传入中国的。至清代乾隆年间,闻鼻烟、玩赏鼻烟壶成为风靡朝野的时尚,人们相信它有“辟疫之功” 当时鼻烟壶制法很多,玻璃料制作的鼻烟壶是其中的一种 相传在嘉庆道光年间,有一地方小吏来京办事,困在庙里此人有闻鼻烟的习惯。当鼻烟用完,便用烟签掏出粘在壶内壁上的烟,这样划出许多道道 此事被庙里一个有心的和尚看在眼里,得到启发,于是将一根竹签削弯成钩,蘸上墨伸到透明的壶里作画,至此才有了内画壶。内画艺术的发展同其他艺术一样,经历了从低级到高级的过程。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初期近半个世纪,是内画壶的繁盛时期,出现了很多技术高超的艺人和优秀作品 在清代末期到民国初期,北京有周乐元、马少宣、叶仲三、甘桓、丁二仲等著名的内画艺人,他们的作品具有晚清文人画的特点和风格,题材广泛,画工精细,书画结合、被誉为:“京派” 特别是马少宣的作品造诣颇高,曾有16件内画作品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荣誉奖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政府的关怀下,北京的内画技艺得到及时的抢救。内画名艺人叶仲三之子叶奉祺、叶晓峰进了北京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专门从事内画工艺品的研究,并传授艺徒 到80年代,北京有内画艺人近百人,内画品种也不限于传统的鼻烟壶,而扩展到水晶制成的炉、瓶、熏、灯、蛋等等,优美典雅的器物造型和精湛严谨的内画技艺相得益彰,使北京内画器皿琳琅满目、丰富多彩。优秀作品有著名艺人刘守本创作的内画化壶“水浒一百零八将”“红楼梦人物”等。刘守本曾于1981年赴美国表演内画技艺,受到好评。
这道美食的讲解就到这儿啦,它的味道肯定让你印象深刻。在奈寻味美食网,还有超多美味等着我们去发现。下次再一起开启新的美食之旅,挖掘更多舌尖上的惊喜!
上一篇:王致和臭豆腐
下一篇: 都一处烧卖
日历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日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评论列表